🟠心術與心法
——學佛五示
大家都知道,佛法即是心法,禪修叫做鍊心,可是,一般的人所了解的「心」和佛法所講的「心」是不太一樣的,一般人講的「心法」,實際上是「心術」而不是「心法」。「心術」就是把心的力量運用到最高點,運用念力,指揮外境,也有人叫它做作神通。
可是,心法和心術這兩個名詞和內容,也有相通的地方。
一般人用的魔術或通心術,也是心術;能夠以自己的心力,指揮物體運動,指揮他人的心念、影響他人的心向。人的心力,錬成這種作用,可以說很可怕了。
另外一種,知道人的心念,叫作他心通;聽到遠處講話,叫做天耳通;能知人的過去名為宿命通;能見遠處及預見未來名為天眼通;能夠東隱西出變化形象,名為神足通。這五種錬神通的方法,都叫做心術。因此,在印度的瑜伽,在中國的道家,都有這種奇門遁甲之類鍊心術的方法。
至於佛教的「心法」,第一步,是檢點自己的心念,已想、將想、正想的每一個念頭都很清楚。常人的心,是不受自己控制的,即使能夠練到控制他人的心,他們自己也沒辦法控制自己的心。這是什麼原因?因為跟自我中心的煩惱相應。控制他人的時候,是為了自己而控制別人,與自己的利益相應,所以能夠注意立集中。當與自己的利益相衝突,心裡產生矛盾的時候,就不能控制他自己了。縱然表面上,可能能夠控制,在內心中,仍然沒有辦法控制;有可能一時間控制,卻沒辦法經常控制。所以說「心法」的第一步是要經常了解自己在想什麼。第二步再把它們逐一放下,那便是把自我的存在、自我的價值、自我的觀念、自我的見解、漸漸放下來,放的愈多,自我中心的執著便愈輕。禪修的方法,或者是學佛的方法,就是要我們從構成自我中心的五蘊中獲得到解脫。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的五蘊,是生死法、是煩惱行法,是我們身心世界。第三步,是心念的統一,過去心已經過去,未來的心還沒有出現;過去與未來既沒有,現在也就無從存在了。這叫做心得自在,也就是五蘊無我,自在解脫。
神通有六種,前面的五種神通,是與外道相通的,可以從禪定得,也可用咒術等的方法得。第六種漏盡通,才是不共外道的解脫境界。
現在再把心法的步驟說一遍:
第一步是使心念集中,可以用懺悔、供養、持咒、拜佛、持名、讀誦、修觀等方法。
第二步是使心念統一,這有三個層次:一是身心統一。在用功的時候,沒有感覺到身心是兩回事,身體和心是合而為一的,這個時候,沒有想到身體的存在,不會感覺到身體的負擔。二是內外統一。是指環境和身心的一致,沒有內外之分,看到的環境世界和我的身心合而為一的。通常的外道,到了這個程度,認為他已和神合而為一,已經進入神的境界,已得解脫自在。三是前念與後念的統一。前念與後念,是在同一個念頭上一直滑過來,這也有不同程度的層次。當前念與後念完全統一的時候,就是入定,但這並不等於解脫;進入禪定,只是心暫時在同一個境界下不動而已,當定力退失或於出定之後,仍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動心。
第三步是把自我中心全部粉碎,這就是統一心的出離。統一心的最高境界,就是外道講的神我合一,這是大我的出現,佛法破我執,不管大小,全部破除,才是真正的無我,才是真正的解脫。
文/聖嚴法師《佛法的知見與修行》
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