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茵
personal article image
6天前

【順境不迷,逆境不怨,轉化境遇】

一個人會用什麼樣的心態,面對自己所處的環境?這就要看他「忍辱」的工夫做得夠不夠。

在佛經裡,「忍辱」的意涵是很豐富的;挫折、打擊固然要忍,成功與歡樂也要忍;逆來受,順來也要受。但是,所謂「受」,並不是被動地接受認可,而是以積極主動的態度,把境遇轉化超越,讓自己從中得到學習成長的機會。

一般人受到冤屈挫折,心理上總是忿忿不平;然而,正因為忿恨難消,痛苦煎熬也如影隨形、揮之不去。如果藉著面對打擊來鍛鍊自己的心性品格,甚至把打擊你的人看成來度化你的菩薩,謝謝他給你試煉自己、提昇自己的機會,心裡沒有怨恨,自然不會感到痛苦。(註1)

釋迦牟尼佛曾說過忍辱的功德比持戒、苦行還大。忍辱不僅是對逆境現前要忍,對順境也要忍,因為順境出現時,我們往往會得意忘形,如果稍微遇到一點挫折,瞋恨心馬上就會生起。所以,能時時刻刻保持平靜的心態,不要得意忘形,這是忍的智慧。

很多人誤以為忍就是逆來順受,因此遇到任何不合理的事情都會說:「好吧!我就好好忍著吧!」其實,忍並不是忍氣吞聲地受委屈,而是克制自己的衝動,不要馬上做出反應。因為只有先了解發生了什麼事後,才能在適當的時機做出恰到好處的反應,這樣才能圓滿地解決問題,這才是忍辱。(註2)

註1:《人行道》請說忍辱
註2:《放下的幸福──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》逆境要忍,順境也要忍

留言(0)

avata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