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ersonal article image
personal article imagepersonal article image

+7

personal article image
1週前

時候在斗六市讀鎮西國小,國小二年級下學期搬到林內烏塗讀民生國小,三年級讀林內國小,初中讀淵明初級中學,高中讀斗六高中。幾年前到林內公園和龍過脈爬山流流汗和拍八色鳥,看到斗六大圳,回想小時候真勇敢,敢在大圳上面跑來跑去,龍過脈步道以前是山溝大水壩,那一條山溝大水壩現在就是林內龍過脈登山步道,記得小時候大約民國五十年代是山溝的大水壩,在當時是最天然的游泳池,壩水十分清澈是小孩子暑假大熱天的天堂,現在想起來真的非常危險。那個年代小孩子天真爛漫不知死活,所以被稱為天公囝仔。因為臺灣頭嵙山砂礫岩層通過,山裏的沙石經年累月沖刷淤積,才變成現在往坪頂村的登山步道,小時候我就看到穿紅褲子的八色鳥在水壩旁竹林裏跳來跳去,百姓都叫做竹腳鳥,當時不知道是稀有的鳥類去保護牠。時間過得真快,經過了六十幾年,八色鳥依然在原地生存繁殖,大自然的生態真的不可思議。八色鳥又飛來繁殖了,沒看過八色鳥的朋友,趁最近去龍過脈爬山時,注意上坡路段的溪裡牠常會來飲水跳來跳去,因為很小隻最好用望遠鏡觀賞或用長鏡頭拍攝。林內神社最上層的基座,其實是在老松樹的下方,我讀初中和高中時期老松樹石桌上K書的好地方,感謝孔子和濟公保佑我順利考上斗六高中和高雄師範大學。時間過得真快已快超過六十年的歷史,看到這些照片有點傷感,因為某一些同學已經走入歷史。回顧童年的記憶,記得當年林內公園石階兩旁遍植梅花、桃花、柏樹,山頂上有幾顆老松樹,環境優美。淵明初級中學尚未建校時是林內神社,已故淵明中學校長王左丞,看到林內公園的環境宛若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美景,環境清幽美麗,才募資組織董事會購地建校,因此把校名取為臺灣省私立淵明中學,現在就是淵明代用國中的前身。#〈圖/文陳南榮攝於林內公園〉#雲林淵明國中是全臺灣唯四所的「代用國中」,由臺灣青年民主協會發出貼文提到雲林淵明國中,全臺灣目前僅存四間「代用國中」(雲林淵明國中、雲林東南國中、台南昭明國中、屏東南榮國中),代用國中仍屬私立學校,然學校的人事費、辦公費卻是全額由教育部補助,學費也是比照公立國中。「代用國中」的制度,要追溯自 1968 年,當時蔣介石政府配合九年一貫,推行「一鄉一國中」政策,在當時政府因為經費不足,無法大量興建公立國中,而透過徵用私立初級中學的方式,補助經費給私校使其成為「公立收費」的代用國中,當時全臺灣約有 100 多間代用國中,後因政府政策調整,補助經費減少,至今全臺灣僅剩四間。

留言(0)

avatar